一想到巨额的回报不是回到社会而是仅给予少数几个人,原因是这几个人正是从我太太的子宫里钻出来,这个念头会让我发疯。和巴菲特对话后你或许能理解点滴他的个人境界,那是已经远远超越了一般人的境界。他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1941年,11岁的他购买了平生第一只股票,1947年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两年后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著名投资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我不是那些赚到100万美元就高兴收手的投资人,赚得越多我越开心。到目前为止,他是全球慈善捐款最多的人。我的意思是我是个格外幸运的人,在合适的时代出生在合适的地方,要是我早出生几千年,我一定会成为某种动物的午餐,因为我既不比别人跑得快也不比别人跳得高;如果我出生在孟加拉国或者是其他地方,也不会成为现在的我。2006年,他许诺会将个人总资产的85%重新投入到社会,随即他以股票形式向"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捐款300亿美元,这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1000万股B股普通股股票,计划分期交付,每年支付5%.巴菲特承诺即使他过世仍将继续履行这笔捐款。
如今的巴菲特已经77岁了,时间和传奇般的投资生涯将他塑造成一个偶像级人物,几十年间在飘忽不定的股票市场中能保持常胜不能说没有秘诀,他从不对这秘诀保密,相反乐于和所有追随他的人分享投资哲学。得到这300亿美元的捐款后,"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成为全球最富有的慈善基金会。但是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是良民,他们或者前往伊拉克战场服役,或者在自己的社区中辛勤服务,但是都不像我一样被"疯狂"回报,我已经拥有了生命中想要的一切。可是现在这个基金会的名字是"苏珊?巴菲特基金",我自己必须来完成这项任务了,因为从未想过太太会比我早亡,因此也就根本没有计划B.
记者:你已经决定不会将全部财富留给子女。我将给孩子们留一定的钱,其实已经给了他们一些钱,但是相比我拥有的,这些钱算不了什么。如果一家医院找我捐款,能获得的不会因为我的名字是否在墙上而有所不同,因此他们最好将这个机会"卖"一个更好的价钱。
记者: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决定呢?是不是因为看到了其他富人的孩子的境况?
巴菲特:我认为这(将巨额财富全部留给子女)对社会不好,对孩子们也不好,不过这并不是最重要的。
记者:你主要捐款给5个基金会,其中金额最大的给了"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你是否设想过计划B,因为你曾经开玩笑说有足够的钱雇1万个艺术家在有生之年天天给你画像,当然你肯定不会这么做,但是在你的脑海里是否曾有其他计划呢?
巴菲特:最初我考虑我太太一定比我活得长,一方面她更年轻,另一方面女性比男性长寿,因此当时我设想遗产多半由我太太支配,很有可能成立一个名叫"沃伦?巴菲特基金"的慈善基金。在选择奥林匹克运动员时不会因为某人的家庭出生,同样在享受对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支配权时也不应当根据某人的姓氏而获得特权。
巴菲特:是的,我会留给他们足够的钱使他们还能做其他事情,但不是太多的钱让他们不会做任何事。为什么"股神"看上去仅有赚钱的乐趣却没有随之而来消费的激情呢?他的投资理念对很多人来说是《圣经》,而花钱哲学就是《天书》。可口可乐和宝洁等许多大型企业的股票。当想到可能有数百万人因为捐款而免于患上疟疾,或者站在小一点的角度,某个人的私人问题因为我的捐款而解决了,这都是非常美妙的感觉。很多人不理解富可敌国的人为什么不过其他富豪、 顶: 1踩: 6573 |
评论专区